地处我省西部的镇赉县,这几年,君子兰产业发展迅猛,昔日偏居一隅的小兰花,如今正俏销全国。让养兰爱兰的人们啧啧称赞。
为何镇赉的君子兰能在全国的君子兰市场异军突起?
小兰花又如何成就大产业?
凛凛冬日,记者走进花棚,走访花农,意在探究其中答案。
头雁奋飞雁阵随
产业发展,关键在于带头人。带头人就是领头雁。
范国华就是这样一只头雁。
镇赉县建平镇英华村曾是全县13个深度贫困村之一,土地贫瘠,作物产量低。多年来,外出务工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。在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时,发现这里的日照、气候、温度和水质特别适宜君子兰的生长,年,有多年君子兰种植经验的范国华义无反顾地挑起了大梁,成立了君子兰种植合作社。
范国华引进的第一批种兰有两万株,没想到头一脚没踢出去反而遭到当头棒喝,村民对种君子兰并不积极,加入合作社的人寥寥无几。原因是这批引进的种兰要三年才能开花结籽,收益期太长,很多村民觉得来钱太慢了,不愿意加入合作社。第二年,范国华调整了思路,重新引进了株当年即能开花结籽的商品兰。年底,盛开的君子兰销售一空,收益颇多,当年每人分红多元。
此后,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参与进来。贫困户赵洪堂夫妇都是残障人士,年进入繁育基地打工,由原来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头头是道,如今已成为业务骨干,除分红外,夫妻俩的年收入已达6万元。
收益最多的当属村民李玉伟,六年的时间,通过自己的努力,不仅成功脱贫,而且成了基地的生产厂长。
当地贫困户多为老人、病人和残障人士,由于无法外出打工,范国华就将君子兰产业链延伸到他们家里,提供技术指导、花籽、幼苗,对产品进行统一收购,让贫困户在家里就能养花赚钱。
下一步,范国华还将利用农村闲置大棚,大力发展君子兰产业,让更多人参与,共同过上火红的日子。
“聚指成拳”更有力
年底,范国华接到了一个10万株君子兰的急单。面对这份近百万元的大单,范国华是又喜又愁,喜的是大额订单从天而降,愁的是自己产能不足不能按时交货。最后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,莫莫格君子兰基地负责人尹亮为范国华提供了2万株君子兰,按期向客户交付了订单。
事后,范国华也认识到了“抱团取暖”的重要性,于是向尹亮抛出了“橄榄枝”,两人一拍即合,变单打独斗为合作共赢。
经历了起初的迅速扩张,许多农业产业面临不少困难。“聚指成拳”是农业产业前行的必答题。同呼吸才能共命运。
几年的发展,长沙、杭州、广州、济南、乌鲁木齐等10多个城市的君子兰市场都有镇赉君子兰的身影。
随着产业的不断扩大,尹亮打算大力发展电商,打造产业发展新生态。在淘宝、京东等电商平台开设商铺,利用抖音、快手平台进行直播带货,畅通线上销售网络,实现产业的“弯道超车”。
如今,尹亮已经注册“金子来”和“大桥”两个品牌,在原有“花脸和尚”“国兰”“大桥”等品牌的基础上加大新品种开发,争取国家地理标志,勇攀产业高地。
党建引领动力足
农民富不富,关键在支部。镇赉县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,坚持产业延伸到哪里,党组织就建到哪里,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发挥到哪里。
走进位于镇赉县莫莫格乡少力村的君子兰种植基地,室内温润如春,一排排摆放整齐的君子兰青翠而又生机盎然。基地负责人尹亮顺手拿起一盆君子兰,叶片肥厚、整齐、挺拔,纹理清晰,一朵红花已婷婷而出。另一边,花工于春玲正在捋花。
在村党支部的积极支持下,村里的产业发展起来了,不但让老百姓的“钱袋子”变得越来越鼓,也让大家更加坚定了齐心发展产业的信念。村党支部利用这一优势,以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为抓手,进一步强化组织管理,加强队伍建设,逐渐形成围绕发展抓党建,抓好党建促发展的良好局面。
如今,从建平、东屏到莫莫格,在范国华和尹亮的带动下,共有户贫困户成功脱贫,稳定用工42人,临时用工多人,累计分红万元。
镇赉君子兰种植已经由2栋大棚发展为拥有3个基地、30栋玻璃温室大棚、近50万株,年销售额近千万元的一项富民产业。
作者潘晟昱王凯记者徐文君丁研
总编孟繁杰石巍韩铁英
编辑迟瑞冰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abmjc.com/zcmbzz/1327.html